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是淘气吗?警惕儿童抽动障碍!

  孩子总是频繁眨眼睛、清嗓子,你以为这是孩子在“装模作样”、“调皮捣蛋”吗?    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奇怪的行为举止可能暗示着一种疾病——抽动症。   在我国,抽动症的发病率为5%左右,其中2岁到青春期的男孩最易患抽动症。近年来,儿...

2022-10-10

秋意浓寒露至,养生要重视这3件事,做好少生病~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中国传统将寒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寒露时节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度,皮肤处于寒冷交替,起居不慎,容易感受寒邪,这段时间养生要重视这3...

2022-10-08

中医治疗急性扁桃体炎,3组穴位快速缓解     

  小编导读:扁桃体炎是临床常见病,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在秋季温度变化时容易发生本病。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中医外治法可发挥作用,尤其是针灸,可通过针灸几个穴位较为迅速地缓解病情。具体如何操作呢?且看下文——    方一  取穴:天...

2022-10-08

接骨草——民族医药的瑰宝,治疗妇科疾病的妙药

  走进美丽的村落西一镇,在田间地头,叶叶枝枝,青青郁郁,枝头镶嵌的焮红成簇的小果实,映着秋日夕阳,宛然一幅丹果穷秋共落霞的绝世美景。这正是“果红璀璨秋风里,入药疗伤誊满天”的接骨草。它到底为何被人这样赞颂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味民族医药里的...

2022-10-07

立秋时节季节转换,凉风渐起,湿气未散,学点养生不吃亏!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自然界中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虽然暑气和热气犹在,但凉风已经不远了。   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立秋养生应以养收为原则,贵在滋阴敛阳。  “立秋”养生   ▶ 起居调养  立秋之后,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

2022-08-23

伏天失眠怎么办?推荐三药膳,帮你缓解虚烦心悸

  三伏天气候炎热,昼长夜短,人们在工作、学习压力下,心情易烦躁,更容易发生以心悸失眠、梦多易醒、醒后睡不着、头晕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不振、心情烦躁不安等为临床症状的神经衰弱表现。  中医认为,心藏神,主神明,为君主之官。...

2022-08-23

立秋后,不排湿毒就进补,越补越毒!

  虽然现在天还那么热,但从立秋时节开始,天地间阴阳的变化已经悄悄转换了形势。立秋是一年圆运动的起点,阴阳之气由夏长转为秋收,由浮转为降,人体气血亦同,这个时节要开始为来年春夏的生长蓄积能量了。  经过一个夏天的闷热潮湿,身体内积聚了很多湿气...

2022-08-23

这粒种子千年不腐,夏末初秋吃一次,补脾、养心……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秋风渐起,暑热未消,正是吃莲子的好时候。  莲子:长寿种子  莲子是一种特殊的种子,既是食品又是中药。  莲子的寿命悠长,此前在中国的大连、沈阳等地,都曾经出土过古代的莲子,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其...

2022-08-23

一根须,二两金!它是最适合伏天的“茶”,利湿热、降三高,不花

  一根玉米须,堪称二两金。又到了玉米成熟的季节,除了能吃到鲜嫩的新玉米,新鲜的玉米须也一起来了!  利水除湿“玉米须”  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草药,玉米须又称“龙须”,具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早在明代《滇南本草》中就有相关记载:性微温,味甜,入...

2022-08-23

亦蔬亦药的百合,养阴润肺、止咳之常用药

  百合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归肺、心经,具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之功效。《日华子本草》曰:“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杀蛊毒气,熁乳痈、发背及诸疮肿,并治产后血狂运。”《药性本草》曰:“除心...

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