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5日,本报转载了《陕西日报》关于孙春兰副总理在陕西调研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报道。调研期间,孙春兰深入麟游县崔木镇中心卫生院,关心该院运用中医药技术治疗大骨节病情况。本报刊发特别报道,展现当地用中医药治疗大骨节病的探索和实践。 “关节疼痛的老毛病都折腾我40多年了,听村里人说镇卫生院能治这病,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做了几次治疗,没想到没打针,没吃药,就在腿上扎针、拔罐、贴膏药,以前僵硬肿痛的关节灵活了,也不疼了。”陕西省麟游县崔木镇崔木村村民王金平说。 王金平从十几岁就患上了大骨节病,随着年龄增长,双腿关节肿大、疼痛僵硬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走远路就得拄拐杖,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今年,王金平开始尝试接受中医药治疗。让他意外的是,这些看上去并不复杂的中医药技术竟然解决了他多年的老毛病。 当年10个麟游人3个“大骨节” 麟游县是地方病高发病区,全县7个镇都存在大骨节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尤其以大骨节病危害最为严重。1978年开展的大骨节病普查显示,麟游县大骨节病患者超过1.7万人,患病率高达28.89%,这意味着,当时每10个麟游人中,就有3个患有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是一种慢性、畸形性骨关节疾病,主要侵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以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的变形与坏死为基本特征。一旦得上这种病,膝部、肘部、踝关节变形扭曲,轻则关节肿大、僵硬、疼痛,出现运动障碍,重则四肢短小畸形,手不能握、腿不能蹬,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甚至残疾卧床。 多年来,麟游县大力推广以“吃杂、补硒、改水、讲卫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地方病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像王金平一样患有大骨节病的患者减少到3000多人,全县患病率降到3.86%,患者多为早年遗留患者,基本没有新发病例。现在,麟游县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在大骨节病防治方面的作用,给了这些老患者新希望。 “这二里路,我自己走来的” 在崔木镇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的李兴贵今年79岁了,他因双腿关节变形卧床在家,多年来没出过家门。前段时间他的腿实在疼得不行,他儿子就把他送到麟游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十几天后他就能下床走路了。此后,老人转到崔木镇卫生院接受康复治疗,病情持续好转。 “没想到中医药治好了我半辈子的老病,今天从家里到镇上来治疗,这二里路,我自己走来的。”李兴贵激动地说。 麟游县根据当地群众患病特点,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县镇联合施治”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在地方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加强麟游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脾胃病科建设。同时投资近300万元,在全县16所基层卫生院建成中医馆,将针灸、拔罐、熏蒸、贴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应用到地方病的治疗当中。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大骨节病在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方面成效凸显。 “中医认为大骨节病是因为气滞血瘀,寒湿阻络导致的,针灸和拔罐能行气活血,祛寒散湿,通络止痛。我们用中医整体观对患者辨证论治,并在每个病区开设中医特色护理单元。中医药疗法治疗大骨节病效果非常好,群众特别信赖。”麟游县中医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医药费用全额报销 麟游县每年财政拨款20万,对参加新农合贫困群众住院期间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费用实行全额报销,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记者在麟游县中医医院看到,针灸理疗室的治疗床上躺满了患者,在隔断的后面,医生正在给一位60多岁的大骨节病患者治疗。他先取穴位针刺、艾灸后,再用该院自制的中药进行关节熏蒸,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老人下床后站在地上,一边活动着双腿,一边高兴地说:“我的腿灵便多了,也不疼了!” 说话间,老人的儿子拿着出院结算单进来了,他告诉我们说:“国家的政策现在是越来越好了,我父亲是贫困户,住院15天总共花了5110元,报销加上民政救助,我们只需负担329元。”据统计,仅麟游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人数就占全院的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