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结肠切除术术后腹泻石榴皮煎汤治愈一例临床患者

来源: 时间:2014-07-21 发布人:康秀 浏览:

  黄女士,38岁。首诊:2012年10月03日。患者诉: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解大便前腹部疼痛,呈间断性隐痛,以左中腹部疼痛为甚,伴腹胀,无黑便、便血、恶心、呕吐、恶寒、发热等,排便后腹痛症状自然消失,每次腹痛因排便而反复发作。15年前因患“结肠肝曲腺癌”曾在我医院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大便正常。家族中有“结肠肿瘤”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神清,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腹平坦,腹式呼吸存,腹壁静脉无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中下腹见陈旧性手术疤痕长约10cm,腹肌无紧张,脐周及左中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异常包块,肝、脾未触及肿大,墨菲氏征阴性,各输尿管点无压痛;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可闻及气过水声。

  辅助检查:1、B超提示:结肠脾曲异常回声声像图(考虑:肿瘤);双侧腹股沟区多发异常回声声像图(提示:增生性淋巴结肿大);肝脏损伤声像图(提示:轻度脂肪肝);胆、胰、脾、双肾、膀胱未见异常声像图。2、结肠镜检查示:结肠Ca可能(降结肠)。3、CT检查回报示:1.降结肠部占位性病变,考虑结肠Ca;2.脂肪肝CT征象;3.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显示。

  入院后经积极术前准备,于2012年10月05日在硬膜外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见降结肠中段肿瘤,肿瘤未突出肠腔,大小3cmx3cm,质硬,表面粗糙,活动度好,肠系膜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数枚。术中出血约200ml,术后诊断:降结肠Ca,病检回报:结肠中分化腺癌。

  术后第二日肠气已通,第三日开始出现腹泻,为淡黄色稀水样便,每日10余次,连续数日均为稀水样大便,最多时每日约30余次。排便次数以午夜时频数。经口服蒙脱石散等药物治疗,均无效。舌淡白,苔腻,脉细滑。

  根据中医辩证,本症是因脏腑功能不全导致的脾阳虚而成腹泻不止,拟温补脾阳、涩肠止泻为法治疗,方选:独味中药石榴皮30g水煎10分钟,取汁100ml,温服,每日三次,每日一剂。维持服药,共计服中药7剂,症情稳定,停服中药观察。自口服石榴皮汤治疗后一日,大便次数减少至4次/日,大便仍为黄色稀水样便。随后几日每日大便为2至4次不等,大便逐渐成形。服药第7天后,大便完全恢复正常,量色同术前,每日排便一次,给停药。停药观察1月后未再次出现频繁稀水样便情况,属临床治愈。

  全结肠切除术术后腹泻是一种非常容易发生的术后并发症,传统方法主要采用:抗生素、助消化药、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吸收功能、减少分泌等治疗,疗效差,易于复发,且长期应用副作用大。中医亦属疑难杂症,多从“泄泻”论治。多项研究表明,采用中医药治疗“泄泻”,疗效颇为显著,降低了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并能有效预防复发。特别是为病情迁延日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该患者病程已逾1月余,未再次出现频繁稀水样便情况,大便完全恢复正常,量色及大便形状同术前,每日排便1-2次,病属痊愈。

  患者大肠因肿瘤疾患而切除,大肠能够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并通过燥化而形成粪便。大肠之气传导运动,将粪便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大肠传化糟粕功能,实为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的承接。大肠是六腑当中主司大便排泄的重要器官,因大肠被切除而出现腹泻,是一种器官功能缺失而出现的术后并发症。

  本方选用独一味中药:石榴皮入药。石榴皮属收涩类中药,性:温,味:酸涩,归: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杀虫,收敛止血,涩精,止带的功效。本病因大肠功能缺失,而石榴皮特殊的涩肠止泻之功,使机体剩余的肠管代偿大肠吸收多余水分、传化糟粕的功能,故收到满意的疗效。【外科 罗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