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来源: 时间:2023-03-23 发布人:qihuangAamin 浏览:

  近日,云南省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了一名因“右下肢浮肿2月伴喘促6天”就诊的患者黄奶奶。黄奶奶近期右侧股骨颈骨折后右下肢又出现了肿胀、疼痛等不适,家属急呼120送至我院就诊。

  入院后经详细体格检查发现,黄奶奶除右小腿明显肿胀疼痛外,左小腿似乎也有相似征兆。超声提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明确诊断,立即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双侧股总静脉血栓形成、肾静脉开口下可见巨大血栓”是造成黄奶奶下肢水肿的元凶,更危险的是,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法经常规手术路径——经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滤器。

  病情特殊,风险极大,但治疗迫在眉睫。经科内李易主任医师等多位专家会诊后,考虑黄奶奶虽已年届八十高龄、病情复杂,但全身基础情况尚可,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已然形成,血栓脱落发生肺栓甚至猝死等血栓事件风险极大,经手术团队多位专家讨论后一致决定立即为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由科室李易主任领衔的手术团队根据黄奶奶具体病情制订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及术后护理、康复方案,成功实施了“经颈内静脉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严密监测各项指标,同时予以了常规肝素化、溶栓治疗、被动运动等治疗方案。经过上述治疗后,黄奶奶下肢肿胀、疼痛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家属对云南省中医医院心内科的手术团队、护理团队更是赞不绝口。

  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好比阻塞河道的巨大石块,一旦形成极易导致河道断流、血管阻塞。血栓形成后若未得到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心、脑、肺、肾及其他相关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

  李易主任领衔的手术团队拥有雄厚的介入医疗实力,“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等介入手术目前在我院心内科广泛开展。该项手术创口小,患者痛苦少,效果明显,术后恢复较快,植入的滤器有效的避免了因血栓脱落带来的带来的各种严重后果。 

  我是不是也有血栓了?

  深静脉血栓最常见于下肢。长期卧床的患者易产生深静脉血栓,早期疼痛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水肿,按压后有凹陷。随着血栓体积的变大、血管阻塞部分越来越大,症状逐渐加重,血液回流越来越差,水肿逐渐加重,腿变粗。此时,患者下肢会有明显酸胀、疼痛感觉严重者可能有发凉、局部皮肤温度降低。

  如果您发现自己腿部突然肿胀、并且感觉肿胀部位皮肤发热、疼痛、压痛,行走时疼痛加重,这一系列症状往往提示机体处于血栓形成的急性期,需立即就诊、治疗。 

  深静脉血栓怎么预防?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主要依赖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定期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等。

  如果同时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患者,应积极监测、控制血压。

  长期卧床、冠心病、高血脂、心房颤动、糖尿病等其他高危或有病史的人群,可以咨询医生服用调脂、抗凝药物进行药物预防、康复锻炼。

  如果近期内有骨折病史,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做踝泵、屈髋、屈膝等运动预防血栓行测好难过;若出现了疑似血栓形成症状,请立即就医。

  长途旅行时,需穿宽松的衣服,多喝水,至少每2小时起身活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