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黄芪,补气强身,10种搭配你想象不到

来源: 时间:2023-03-02 发布人:qihuangAamin 浏览: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应用广泛,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一种滋补药材。

  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名字:“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可生用或蜜炙用。产于山西绵山者,称“绵黄芪”,为道地药材。

  临床应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

  临床上常将黄芪与其他中药材如下配伍使用——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常配白术或人参。

  2.肺气虚弱,短气喘咳:常配五味子、人参等。

  3.中气下陷,久泻脱肛:配人参、白术、升麻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4.气虚水肿:多配防己、白术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5.气虚阳衰:常配附子补气助阳。

  6.表虚自汗:常配白术、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

  7.气虚血亏:配当归补气生血,如当归补血汤。

  8.阴虚盗汗:与生地、黄柏等滋阴降火药同用,如当归六黄汤。

  9.便血崩漏、痈疽难溃:配人参、龙眼肉等,如归脾汤。

  10.久溃不敛:配当归、人参、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补汤。

    食疗附方

  1.参芪糯米粥

  做法:将生黄芪、党参、甘草浓煎取汁;另用糯米、大枣煮粥。待粥将熟时,兑入药汁,再煮至熟即可。

  功效:可以治疗神疲乏力、自汗等症,中老年人体虚者可经常食用。

  2.砂仁黄芪猪肚

  做法: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效: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3.归芪鲫鱼汤

  做法:鲫鱼下锅,将黄芪、当归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并放花椒、小茴、葱、姜片、大蒜、精盐等调味品。炖至鱼熟。

  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贫血和肾炎浮肿,以及产后、病后体弱者。浮肿者盐量宜少。

  温馨提示

  1.《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

  2.《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3.《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4.《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