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远离我,“粉色杀手”乳腺癌

来源: 时间:2022-11-11 发布人:qihuangAamin 浏览: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大杀手,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树立“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理念非常重要。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人数共计1929万人,其中乳腺癌新增患者数达226万。在中国,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41.6万,位居肿瘤的第一位。

  看完这些数据,不免心中一颤,“粉色杀手”乳腺癌就在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远离它!

    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也就是发生在乳腺上皮(导管或小叶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我们知道,乳腺癌的演变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引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很多,多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会导致乳腺上皮细胞突变、癌变、发展和转移。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中雌酮及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2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上升,45~50岁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更年轻。

     乳腺癌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早期表现是病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常是患者无意中发现,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在乳房内不容易被推动。

  随着肿瘤增大,可引起乳房局部隆起。若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导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即“酒窝征”,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癌肿一侧,进而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

  肿瘤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乳腺癌发展至晚期,可侵入胸肌筋膜、胸肌,以致肿瘤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如癌细胞侵入大片皮肤,可出现多个小结节,甚至彼此融合,有时皮肤可溃破而形成溃疡,这种溃疡常有恶臭,容易出血。

  某些类型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乳腺癌不同,例如炎性乳腺癌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炎性乳腺癌并不多见,特点是发展迅速、预后差。局部皮肤可呈炎症样表现,包括发红、水肿、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乳头湿疹样乳腺癌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变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部分病例于乳晕区可扪及肿块。

  乳腺癌如何确诊呢?

  乳腺癌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乳腺超声、钼靶检查或MRI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确诊乳腺癌,要通过组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完善的诊断除确定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外,还需记录疾病发展程度及范围,以便制定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以及判断预后。

  乳腺癌如何预防呢?

  乳腺癌的预防:由于乳腺癌病因还不清楚,目前难以提出确切的病因学预防(一级预防),但重视乳腺癌的早期发现(二级预防),经普查检出病例,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在我国一般推荐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或MRI作为筛查方法。对于有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可考虑行预防性乳房全切术。

  了解它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得病概率。

  容易导致乳腺癌的影响因素分两类:第一类是不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如有家族史,假设你有 50 岁前就被诊断出乳腺癌的近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那得乳腺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一倍;再如高雌激素水平,容易患乳腺癌,比如初潮早于 13 岁;绝经年龄大于 55 岁;来月经的年限大于 40 年;每次月经持续天数大于 7 天。此外,BRCA 基因突变和乳腺密度过高也属于不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对于这类人群的应对措施:建议定期做超声检查,钼靶检查或者乳腺磁共振检查。日常用 3 分钟自检法,密切关注。第二类是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比如不哺乳或少哺乳;晚生孩子或不生孩子;营养过剩、高脂肪饮食、熬夜、抽烟、喝酒、滥用药物等,这些行为习惯是可以干预并改变的。

  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规范治疗。从此刻起,请广大女性朋友尽可能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远离“粉色杀手”,同时,也请正在罹患乳腺癌的病友调整心态,积极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