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是淘气吗?警惕儿童抽动障碍!

来源: 时间:2022-10-10 发布人:qihuangAamin 浏览:

  孩子总是频繁眨眼睛、清嗓子,你以为这是孩子在“装模作样”、“调皮捣蛋”吗?

  

  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奇怪的行为举止可能暗示着一种疾病——抽动症。

 

  在我国,抽动症的发病率为5%左右,其中2岁到青春期的男孩最易患抽动症。近年来,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由于发病的症状都是小动作,家长一般都以为是孩子调皮捣蛋而没有重视,但孩子却遭受着身心双重伤害备受煎熬。

  

  儿童抽动症在临床上又称抽动障碍,一般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以身体的肌肉群出现不自主的、重复的、无目的快速收缩以及发声抽动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其临床表现多样。

  1.jpg

    运动性抽动常见的表现有挤眉、眨眼睛、耸鼻子、歪嘴巴、噘嘴、张口、摇头、点头、转头、耸肩、扭颈、吸肚、踢腿、伸胳膊等,甚至肢体或躯干的扭动等,通常易被家长认为是淘气搞怪做鬼脸;发声性抽动表现为鼻腔或口腔内发出声音,如吸鼻声、清嗓子、咳嗽声、口吃甚至秽语等,经常被当作咽炎、鼻炎、慢性咳嗽等常见疾病而误诊。

  

  抽动症状的特点是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症状时好时坏,可短暂自我控制,可因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加重;当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时症状可减轻。

  

  目前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神经免疫、遗传、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抽动症状可随年龄增长和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而减轻或缓解,需在18岁青春期过后评估其预后,总体预后相对良好。


  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

  

  中医多将抽动障碍归于“肝风”、“瘛疭”、“筋惕肉瞤”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肝,也常影响到心脾肾等其他脏腑。

  

  目前西医治疗抽动障碍常用药物有硫必利、阿立哌唑、氟哌啶醇、可乐定(外贴)等,多为精神神经类药物,具有一定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嗜睡或失眠、焦虑、胃肠道反应等),且用药周期较长,减药过程中易出现症状反复,存在药物依赖的情况。

  

  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包括口服中药、小儿推拿、针刺疗法、艾灸、耳穴压丸等。

  

  中医对抽动障碍最大的治疗优势在于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对于不同的患儿分析其体质、病因、症状、环境状况等综合判断,一人一方,能更精准的用药治疗。中医药治疗重视人体体质的调理治疗,治病求本,而非单纯的针对异常指标或者抽动症状,虽起效较缓慢但作用持久,不易复发。

  

  中医药治疗的同时,家庭护理也非常重要!

  

    抽动症儿童需要注意什么?

  

  避免过大的学习压力、快节奏的学习生活节奏;家长应避免打骂孩子,尽量采取更适合孩子的温和且耐心的教育方式;

  

  2.避免让患儿长时间接触电视、电脑、手机等低频率辐射电器,不看(不玩)惊险、恐怖视频或激烈刺激性强的动画片(游戏),尽可能少接触容易引起患儿过度兴奋的场景和新鲜事物,鼓励和引导患儿多与同龄孩子相处交流,转移注意力;

  

  3.出现抽动症状时,家长不要总是想着提醒、纠正、批评甚至责罚,以免强化患儿对该病的关注度;

  

  4.当抽动症状减轻时,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患儿树立信心;

  

  5.少吃辛辣、煎炸、烘烤食物及寒凉、过甜食品,不喝兴奋性和刺激性饮料,不吃色素多、添加剂多、农药多的食物;

  

  6.多进行户外锻炼,可以放松、稳定情绪,从而减轻抽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