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理性认识中医

来源: 时间:2019-05-09 发布人:黄秋实 浏览: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医学也在飞速发展中,但目前很大一部分人,对于医学的飞速发展,只停留在对西医认识,很少有人去思考或认知中医的发展。

  作为一名在中医医院工作的术科医生,在被人问及“你们中医院还可以做手术?”“你们中医不就是开中药的么?”等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时,也只能付之一笑,但也引起了我的沉思,大家对中医的认识仍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不禁想到,在跟自己带教的学生聊起关于这方面的话题时,学生都是沉默的、自卑的,甚至有学生羞于承认自己是学中医的,尤其是在西医院实习期间。当时觉得是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缺乏自信,现仔细想来,背后的原因终究是对中医中药的错误认识,下面简单列举几项。

  误区一:中医就是吃中药

  对于中医的认识很多人都是从吃中药开始的,觉得看中医就是吃中药。因为对人体伤害比较小的原因,所以人们开始越来越喜欢中医。可祖国医学的发展历经几千年依然屹立不倒,难道只是中药的疗效?中医其实有很多的特色和治疗方法,中医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再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情后运用中医传统疗法,如针灸、中药、推拿、按摩、拔罐、食疗、生活作息指导、健康饮食等作为导引,治疗或调理身体。它有着非常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同时也包含着各个子学科,如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伤科学、外科学等等。所以“中医就是吃中药”只能说明,你只看见了中医神奇疗效的一个点而已。

  误区二:中医疗效慢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在治疗慢性疾病的时候才选用中医治疗,加之对中医没有深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认为中医疗效慢的误区。西医是所见即所得,而中医是祛邪固本养生为一体,对于很多急症,中医有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如急性疼痛采用针灸治疗,可一针即好;如急性心衰,可采用参附汤治疗等等。只因大家没切身体会,或是因为“医生”学艺不精,而推理出“中医”不行的结果。试问,车开不好,是车的错吗?所以大家应深入思考其原因所在,与其说中医疗效慢,不如说中医疗效“漫”。

  误区三:西医看不好才尝试中医

  中医对于人们治疗疾病好像永远都只是一个备胎,在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去找中医看看,喝喝中药,若疗效同样不理想,不禁愈发坐实了“中医”不行、不靠谱的结论。其实,对于某些疾病若早期便采用中医治疗,效果往往会比后期中医再介入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如糖尿病,早期若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可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误区四:中医是“无创治疗”,手术与中医无关

  其实,最先有麻醉想法的是中医,最先有手术理念的也是中医。中国的“麻沸散”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和使用的麻醉剂,由东汉末年和三国年间杰出的医学家华佗所创造,公元2世纪我国已用“麻沸散”全身麻醉进行剖腹手术,而欧美医生直到19世纪中期才开始施用麻醉药,比我国整整晚了1600多年。但为何时至今日中医就成了“无创治疗”呢?这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古人因受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禁锢,致“有创”治疗的发展受到限制,或许这是历史的车轮为中医留下的遗憾吧。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一个单独科学,这就好比在与“病魔”的战争中,有拿刀的、有拿枪的,因此,作为中医医生的我们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将精准的医疗设备、仪器与传统的诊疗手段相结合,如何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更好、更准确地治病救人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误区五:强行与西医做对比

  每当有朋友、家人、病人在我面前做中西医对比时,我往往选择沉默,不是因为无法反驳,而是觉得有些哀愁。因为我们在面对“病魔”、“死神”这样的强敌时,我们的两位忠实的健康护卫(中医、西医)在“搞内讧”,这是让我没有办法理解的。中医、西医本就是两类不同的哲学体系上所诞生的不同科学,自然差异性是很大的,我们又何苦去将两个不同体系的科学去做强行对比呢?这在我看来都是毫无意义的,为何要用一方的长处去戳另一方的短处?为何不采用“合作双赢”的方法呢?在健康面前,疾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我们应该理性客观看待中医和西医,充分运用两者的优势去对抗疾病。

  从学校到单位,从学习到工作,已14个年头,在此期间切身体会了中医、西医之间的芥蒂。人们对中医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误区,望通过此文让大家能更理性的去认识、了解中医。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中医也好、西医也罢;真正的中西医“结合”,不是指谁去领导谁,谁比谁更强,而是“双剑合璧”,击退病魔,服务患者。